大運河、長城、西山永定河三條文化帶承載了北京“山水相依、剛柔并濟”的自然文化資源和城市發展記憶,是北京文化脈絡乃至中華文明的精華所在,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深度交融的空間載體和文化紐帶。
長城作為中華民族的重要精神象征,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京津冀地區擁有一批重要的長城文化遺址,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不僅要保護好長城本體,更要通過發掘、利用長城文化資源,傳承長城精神。筆者認為,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可從文旅融合的角度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一,堅持保護優先,實施科學合理開發。遵循“整體保護,分段管理”要求,京津冀各區域進行科學統籌,合理開發。按照長城整體保護要求,科學合理設定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游客承載量,做好旅游中安全防護,旅游前、旅游后修繕維護工作,在不對長城本體、長城文化景觀及周邊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的前提下實施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旅游項目開發。
二,打破行政區劃界限,促進京津冀共融共生。要重視長城作為典型線性文化遺產的整體性,不但要解決長城本體遺址的保護開發困境,還要運用全局思維,對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相關建筑、周邊生態環境和京津冀各區域的協調協作進行綜合考量。要以京津冀旅游一體化、發展全域旅游的角度實施整體開發,促進京津冀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文化旅游共融共生。
三,彰顯地域特色,打造京津冀特色文旅品牌。整合京津冀各區域長城文旅資源,以不同地段文化帶為背景,以長城沿線的地理、歷史、民風、民俗等文化為素材,建設具有京津冀特色的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將提高國家級公園的文化品位與彰顯中國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和展現京津冀各地區特色的文旅資源相結合,打造具有京津冀特色的文化品牌。
四,建設京津冀長城文旅示范區,培育具有競爭力的文化旅游產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應堅持長城內涵的挖掘和長城周邊合理開發,延長產業鏈、擴展產業面,充分釋放長城本體和長城周邊文化價值。如借助互聯網、數字技術等,開辟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云旅游”、“云觀展”、長城文化IP、長城文化短視頻等新興文化業態。充分利用京津冀文旅資源優勢,將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向更廣闊的空間延伸。
總之,京津冀三地應保護好長城并弘揚其所承載的歷史文化價值,深度挖掘長城文化,講好長城故事,弘揚長城精神,更好地發揮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獨特作用。
(作者:王暉程 興敏 作者單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