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素有“紡織之鄉”之美譽,高陽民間織染技藝始于明末,興于清末,盛于民初,騰飛于改革開放,400年歷史長盛不衰。“家家織機響,人人會織造”、“南有濰坊,北有高陽”等民間俗語,驗證著高陽民間織染技藝的輝煌。
高陽民間染織技藝工藝種類繁多,代表性的工藝技術共分為四大類型,十數個小項。四大類即紡、染、織、整民間工藝;十數個小項包括土布印花、土軋光技術、提花樓子織布、土漂染技術等。高陽民間染織業表現形態多種多樣,既有家庭式、作坊式的小型生產模式,也有近代工廠、布線莊等近代工商業生產模式。以印花為例,這只是高陽民間染織技藝的一小部分,它看似簡單,實則需要極其復雜精準的操作。




隨著數字化和信息化技術的發展,這些有著幾百年歷史的老行當逐漸退出人們的視線,“高陽民間織染技藝”讓位于更加先進的生產工藝。它作為中國傳統紡織藝術的縮影,是中國鄉土藝術的重要遺存,在2006年被河北省列入首批非遺名錄。作為傳統民間工藝,它依然在被一批老手藝人傳承和發揚。